第十四天

经文:创十二  1-4

提示:

1.      留意“要”、“必”、“得福”、“祝福”、“赐福”等字眼之重复次数及其关联性。

2.    “本地、本族、父家”包括自以为荣、为生、为夸口的一切外在和内在因素。

3.    “都要因你得福”意即亚伯兰是地上万族得福的器皿,是成为祝福别人的器皿。

4.        “地上万族”是可以得福的,显明神的心意(爱)是普及万民。在还没有以色列民族之前,神已经定意要赐福地上所有   的民族。

5.        “地上万族”得福之现今意义是藉差传事工使福音恩临万邦。

思考问题:

1.    “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第  4  节)──有人认为我们已经有许多像亚伯兰这样的先贤先圣成为我们的榜样(而亚伯兰却没有),应该更有动力推动着我们踏上差传之路,您同意吗?为什么?

2.    离开本地这真是连根拔起。请问您所恋慕的(包括人及物)或可赖的安全感是什么呢?

3.    未来的一个月或一年、一生,您要做些什么,以致您也能使地上的万族得福?

4.    阅读“如何提高宣教意识”一文,结合今天的灵修心得,试检讨:您对差传事工的认识与参与已足够吗?您当有什么改进呢?

第十四天

如何提高宣教意识

要提高宣教意识并不像爬上一个阶梯,必须拾级而上,走了第一级才走第二级,如果是这样的走法,恐怕具宣教意识的人只如凤毛麟角。感谢主,要提高宣教意识不是面对一个阶梯,而是面对一所有多个进口的房子,无论你站在那一个进口,都能达到同一个目的地。基本上来说,这四大进口为:  1.  研读圣经, 2.  透视时事, 3.  操练祷告, 4.  博览群书。

研读圣经

博维克( Paul Borthwick )指出一般信徒不能有宣教意识的原因乃在于其读经的态度,他说:“许多人以自我中心的眼光来读圣经,只想透过圣经得到个人性的成长,我们必须将这种态度革除,从神整全的教导中,看到祂要向我们启示祂自己是一位宣教的神。”

汤申( Cameron Townsend )从孩提开始就喜欢研读圣经,在青年时期,他每天早上安静在主的脚前研读三章经文,到了主日,更完全沉浸于神的话语中,不读完五章经文绝不罢休,终于给他注意到有关约拿、彼得和保罗等宣教献身的精神。一九一七年,他在危地马拉遇到一位印第安人,那人问:e 如果你   的   神   是   那   么   有   智   慧   ,为   什   么   他   不   能   说   我   们   的   语   言   ?u 凭着圣经的话语,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在一九三五年创办了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

你知道e 近代宣教之父u 的克理威廉的宣教意识如何培养出来吗?除了因为阅读《库克船长航海记》( Captain Cook  ’  s Voyages )一书外,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圣经看出一个革新的观   念。十八世纪许多信徒认为大使命只是颁布予使徒们,和当代信徒无分无关,克理威廉以开敞的心研究圣经后,发现海外宣教的使命是每个教会当负的责任,于是在一七九二年出版了一本八十七页的小册子——《基督徒引领外邦人归主的责任》,带动了整个宣教的方向。

史托特( John Stott )说得对:“……圣经给予我们宣教的使命、信息、模式和能力,让我们都愿勤于研读与思想……”

透视时事

美国哥顿康威神学院(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 )世界宣教学教授威尔逊( Christy Wilson )喜欢在学院的祷告室内放置一份当天的报纸,他说:“圣经告诉我们神要我们在这世界作何事,而报纸却告诉我们应当在何处作,应当为何处代祷!”原来时事可以提高我们的差传意识。

作为教牧同工,我们必须学习透视时事,从其中事件看出其宣教的意义。在约翰福音中我们看到主用属灵的眼光来透视禾田,其结论是:“可以收割了!”这种透视竟然成为宣教行动的呼吁。

一九八九年七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在未来五至八年内接纳香港移民十万人,目前全新加坡只有二十二个粤语崇拜(新加坡有三百四十间教会),平均每个崇拜要照顾四千多名香港人,只要牧者同工多注意时事,不难发现其中的宣教含义。

利比里亚发生内战时,国际事工差会( SIM )有一百二十八名宣教士被逼离境,这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要多看报纸、《亚洲周刊》、《读者文摘》、《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看后不单学习将时事藉祷告带到主的面前,也要学习有所行动!

操练祷告

翻开宣教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神的仆人之所以有强烈的宣教意识,是因为从其个人祷告的操练而来。一八零六年,米尔斯( Samuel J. Mills )在其就读之大学威廉士大学和几位同学组织祷告会,特别纪念各地的宣教事工。有一天,正当他们前往经常祷告之处的途中,忽然雷雨大作,他们急忙跑到附近的草堆中躲避,并继续举行祷告会。圣灵透过他们的祷告作了奇妙的工作,他们当场决志作美国第一批海外宣教士,并签下誓约以达成这个目的。这个名为“草棚小组”的祷告会直接影响了耶德逊( Adoniran Judson )、韦曼夫妇( Whitmans )等伟大宣教士的献身,也点燃起美国信徒向全世界宣教的火把!

一九五六年艾略特( Jim Eliot )与其它四位宣教同工被奥卡族人杀死。他坚定的宣教异象是从祷告而来,神让他在祷告中见到地狱的景象,他说:“但愿我们认识基督的人,听听被定罪者的呼声,因为他们正急促地冲进没有基督的黑夜里,从没有过一次机会……但愿我们为那些没有被我们带离黑暗的人流泪悔改!”

傅士德( Richard Foster )说得对:“祷告带来改变,神要用祷告作为改变我们的主要工具。”祷告不只是向神索取好处,乃是让神向我们说话,指示我们当走的路。当我们愿意学习为宣教工场和宣教士祷告时,神就让我们看到个人的责任,也打碎我们冷漠刚硬的心。

笔者多年来不曾停止为非洲祷告,也搜集资料鼓励会众祷告,我求神打发工人到非洲事奉。但在多次祷告中,神反问我说:“你自己愿意去非洲事奉吗!”终于,笔者和内人到尼日利亚事奉了四个月的时间。今天,我的祷告仍是:“神啊!继续向我发出宣教的呼召吧!我乐于跟从!”

博览群书

根据宣教历史的记载,许多教牧同工都因阅读书籍而踏上宣教之途。克里威廉因阅读《库克船长航海记》而愿意到印度宣教。艾格得( Hans Egede )从挪威的历史书发现几百年前一位印第安人李非( Leif the Luky ),曾将福音带到格陵兰。到了十二世纪该处教会已有很健全的组织,可惜教会被异教同化了,不再成为当地的明灯。他看后叹息道:“真可怜,他们曾经一度是基督徒,可惜现在因缺乏教导,已重新坠入异教的黑暗和捆绑中。”神藉这本历史书引领他到格陵兰宣教。阁菲尔( George Granfell )曾因阅读李文斯敦名著《在南非之宣教旅行及考察》而奉献自己到非洲喀麦隆宣教。

博维克给予我们一个有关阅读书籍以增进差传意识的座右铭:“对所有地方都略有所知,对一两处地方却深入探讨。”( Something about everywhere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where )我们博览群书,首先要注重广度,尽量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就要对几个国家或地区作有深度的探讨,这样既深又广的阅读方式必能提高我们的差传意识。

此外我们也要有一个平衡的读书计划,阅读范围包括宣教历史、宣教士传记、宣教趋势、跨越文化、宣教杂志等类的书刊。笔者喜欢阅读的差传书籍计有:《披荆斩棘》(中信)、《热血滔滔》(福音团契)、《舍网》(校园)、  By Their Blood (Mott Media), Operation World (STL), Hudson Taylor - A Man in Christ (OMF), Honourably Wounded (MARC), Today's Choices For Tomorrow Mission (Zondervan)  ;刊物方面计有:《马其顿的呼声》(编按:现改为《跨越》)、《往普天下去》、《异象分享》、《宣教分享》(编按:现改为《万族万民》)。

当我们阅读宣教传记时,我们看到神竟然也使用平凡软弱的人,这使我得到很大的鼓励。当我们读到宣教英雄的殉道历史,更使我们想到自己的亏欠。当我们读到各国的福音情况和宣教的趋势,我们更了解到“趁着白日,多作主工”的道理。总之,多看宣教的书籍,必能提高我们的宣教意识。

感谢主,我觉得宣教道路的确是一条蒙福的道路,盼望教牧同工及信徒都能投身参与,共同高举基督的旗帜,使异邦人早日得蒙救恩。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