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提摩太后書

經文: 提摩太后書3:1-17

主題: 神的聖言

命令或吩咐: 「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3:14)

大綱:

三. 挑戰(3:1-17)

1. 離經叛道的危險(3:1-9)

2. 抵擋背道的方法(3:10-17)

觀察和註釋:(提摩太后書3:1-17)

在第3章裡,保羅講述了離經叛道(背離信心的真道)的危險(1-9)和抵擋背道的方法(10-17)(敬虔的生活和神的話語)。本章中描述的不敬虔和敬虔的特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離經叛道的危險(3:1-9)

1. 「末世」(3:1)一詞很可能是指從基督受難到他再來之間整個教會時代。但這裡所描述的的背道現象將在基督再臨之前的大災難期間大大地加劇。(見帖後2:3;太24:9-12)。對不敬虔和玷污的詳細描述如此貼切地反映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境況,也反映了保羅時代的境況。

2. 第1-5節形象地描述了不敬虔的人的特徵。特別要注意以下列出的幾點:

「專顧自己」(3:2)

「貪愛錢財」(3:2)

「違背父母」(3:2)

「忘恩負義」(3:2)

「不能自約」(3:3)

「愛宴樂,不愛神」(3:4)

「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3:5)

3. 提摩太要小心「躲開這等人」(3:5)。

4. 在第6節,我們看到這些不敬虔的假教師牢籠軟弱的婦女,異端的教導常是伴隨著道德的墮落。

5. 其結果是:他們「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3:7)。這段經文正是我們今天「福音派」中許多人的寫照,若沒有正確的信心指導,知識本身只會叫人自高自大(林前8:1)。

譯者補充:現在的教會裡雖然宗派名目很多,但是在思想上主要是分為「自由派」、「福音派」、和「靈恩派」三種,

一個世紀以前,在所謂的「主流宗派」教會(主要有:信義宗〔路德會〕、改革宗〔長老會〕、安立甘宗〔聖公會〕、衛理宗〔衛理公會、循道會〕、浸禮宗〔浸信會〕等等)及其神學院裡,出現了大量的「不信派」(自由派、新派)學者,聲稱他們的知識給了他們批判聖經的權威。當時與之對立的是所謂「基要派」基督徒,他們指出根本的問題是信心的問題,也是靈裡的問題,又提出真基督徒的最低標準是必須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等七條基要信仰,凡不相信這些基要信仰的人則不被認為是真基督徒,不管他在教會或神學院裡的地位如何。後來「基要派」對外又稱「福音派」,就是一切相信基要信仰的人即被視為基督徒,其餘的不同觀點則可以在神的一家裡寬容、討論。「福音派」一詞後來基本上成為「真信徒」的代名詞。

靠神的恩典,福音派近年來發展壯大。但是因為它的開放性和寬容性,其中的成分很複雜。有相信全部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話語,要用「歷史/語法解經法」字義(實意)解經,並要對聖經教導的全部教義完全順服的「基要福音派」,對外又稱「保守福音派」;也有除無條件接受基要信仰外則有選擇地接受其他聖經教義的「進步(主流、自由、新派)福音派」。後者有一個問題是願作基督的信徒,不願作門徒。除了愛主之外,也愛世界。今天,自稱「福音派」幾乎已經不夠了,還得自稱「基要派」才能讓人清楚你的信仰。

還有一些基督徒被福音派視為福音派,因為他們相信基要信仰;但他們自己不這樣自稱。其中較為保守、傳統的一面有「改革宗(歸正宗)」教會,他們堅守宗教改革時路德、加爾文提出的「主權揀選、因信稱義」等教義,但同時也繼承他們的無千禧年派末世觀,不能接受基要福音派的字義解經所帶來的前千禧年派末世觀,認為它太悲觀、太「出世」,認為教會應該「入世」,參與改造社會。過去,有些基要福音派基督徒確實太「出世」,放棄了基督徒在今世的一些應盡的責任和應有的權利,從而給了魔鬼一些在教育界和政治上迫害基督徒的不該有的有利條件,這應該改正,也已經得到一些糾正。但是基督徒從永恆的眼光看確實是「出世」的,因為我們在地上只是過客,我們的家是在天上。那裡應該是我們的財富和心之所在。神留我們在世界上,卻要求我們不屬於這世界。在「入世」和「出世」的問題上神要求我們有合乎聖經的平衡。

福音派基督徒近年來辦了很多神學院,也從學術上作了很多工作。基本上證明了基要派以前的觀點,即根本問題是信心和靈裡的。同樣的事實可以推出不同的觀點,是因為預設的不同。預設是在被證明之前就被假設是正確的,被當作公理、按著信心接受的。信心實際上已是宗教的範疇。科學、考古、歷史、哲學等等不但不能證偽聖經,而且客觀根據越來越證實聖經所聲稱的一切真理。

在我們應為此可喜可賀之時,也應看到,信仰純正的福音派教會今天正面對以前「主流教會」所面對的問題:即知識正在變成信心的障礙。對牧師,知識和學位幾乎代替了生命和經驗。對會眾,教會幾乎等於學校,敬拜就是上課。人們在神的家裡反而想念神自己。原因是人們混同了造就門徒與傳授知識。造就門徒除了知識的傳授,還有生命的傳遞,是生活的模仿,是事工的分享。知識是一生學不完的,門徒卻有出師的時候。神祇與順服他的人同在。當一個人心裡有了耶穌作主;頭腦裡有了基本的聖經知識;生活上能除去惡習,基本上達到敬虔聖潔、無可指責的地步;又有了如何事奉的經驗;他就是一個被裝備(成全)了的聖徒,可以去「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了(弗4:12)。一個順服神、事奉神、天天在屬靈的爭戰中為主傳福音和造就門徒的基督徒永遠會感到神的同在。即使在感不到的時候,他也知道神與他同在,否則他活不過一分鐘。

近年來興起的另一種大部分在基要信仰上屬於福音派,但又自稱不是福音派的是「靈恩派」。它的興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福音派教會中缺乏對神的親近感的一種反應。除了其中的「信心運動〔繁榮神學〕」已走到異端的地步,大部分還是在正確基要信仰裡面的。其前身一是衛理宗的「聖潔派」,追求一步登天的完全實際成聖,在達不到時則追求得救確據的主觀感覺;另一個是「五旬節派」,其教導有所謂「窮人的神學」之稱,因為他們的神學是基於不看上下文、斷章取義的串珠解經法。其重感覺不重經文、和反知識的傾向,在其聖靈學、救恩學、成聖學和教會學上留下了許多印記。因為他們追求分享神的「能力屬性」過於追求神的「道德屬性」,所以有不注意區分聖靈和邪靈,只要超自然、屬靈就好的問題,故被恰當地稱為「亂信派」。為什麼一個有許多問題的派別會興旺呢?就是因為他們強調與神親近的敬拜方式,對厭煩了主流自由派教會裡的莊重和冷淡,和保守福音派教會裡的正確但被動、缺乏參與的基督徒有很大的吸引力。注意,今天的靈恩派在神學上正向福音派靠攏,以「正統化」自己;同樣,今天的福音派在敬拜形式上也正向靈恩派學習,以「平民化」自己。但是最近,又有新趨勢,人們又開始想念傳統主流教會中的莊重禮儀了。

知識不應成為信心的障礙,但是可以作信心的幫手。神要我們在知識的問題上也有合乎聖經的平衡。神既不要我們「不信」,也不要我們「亂信」。他要我們有「正信」,不但要信得正,而且要行得正。只要憑著聖靈的力量、照著聖經的指教正著去行,他就應許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憑著信心接受這個真理。

神的真教會裡應該除去「不信派」的懷疑,但在洗禮和掰餅等聖禮中可以保留傳統教會中儀式的莊重和對神的敬畏感;要建立「正信派」教會,堅持正確的教義(信條),在真信心上不斷增加真知識,並轉變成真生活、真事奉,但要防止失去我們對基督最初的愛(啟2:4);要防止「亂信派」的輕信,但是可以接受一些新的敬拜形式,讓會眾感到親切和參與感。從根本上講,教會要變成造就主的門徒的教會。撒旦要我們抓小節(形式、風格、文化)而分幫結派,但偏離根本(基要信仰、聖經教義、門徒訓練),不管左右都行;我們則要抓住根本,無論左右,一點也不偏離,但在小節上可以寬容、可以改進。神的家是一個嚴肅的真理的家,也是一個自由的豐富的家。

6. 注意他們(假教師)是「抵擋真道」和「心地壞了」(3:8)。傳統的說法是:雅尼和佯庇是埃及的魔術師,他們抵擋摩西(出7:11)。絕不能信任這樣的人來教導,他們將如雅尼和佯庇一樣顯露出來,而且將比他倆還要壞(3:13;見羅1:21-32)。

7. 很可能正是保羅所描述的這種抵擋的力量使得提摩太有「膽怯的心」(1:7)。

8. 這些人不是因為「危險的日子」而敗壞的,而是這些本質敗壞的人在製造危險的日子!

抵擋背道的方法(3:10-17)

9. 提摩太提出的問題是如何對付這些人,保羅的回答是在10-17節中,敬虔的生活和神的話語。

10. 保羅對提摩太的第一個回答是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他的敬虔的生活:

「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逼迫/苦難」

(3:10-11)

特別要注意的是最後兩項和12節──「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逼迫是對我們基督徒身份的肯定,也表明我們正在為基督產生影響。(見可10:30;太5:10-12;約15:18-21;16:33;彼前4:19;雅1:1-3;羅5:5-10)

苦難一般是以兩種形式中的一種:

a. 神的直接管教(來12:5-11;林後12:7-10)

這樣的苦難是為了產生聖潔,是可以靠對神的順服和我們對罪的悔改而避免的(約壹1:9)。神的管教(訓練)是源於我們不斷地犯罪和叛逆,這樣的管教在發生時不會是愉快的。

b. 來自世界的苦難(包括逼迫)(間接地看,也是神所允許的)(約16:33;15:18-21)

這樣的苦難是由世界、罪和撒旦所設計的,為了壓垮我們。它們是我們所不能逃避的(提後4:12)。但神可以利用這些苦難來成就他的旨意,榮耀神,在我們裡面塑造基督的品格(生發敬虔)。關鍵是我們如何面對這些苦難,我們的態度可以使苦難成為喜樂的經歷!(雅1:1-3;羅5:5-10)

11. 保羅對提摩太的第二個回答是繼續活在神的話語裡(3:14)。需要珍藏真理去駁斥異端。

12. 注意聖經的兩個主要目的是:

a.「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3:15)

b.「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各樣的善事。」(3:17)

13. 在3:16中,是對默示聖經的教義最經典的陳述: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字面的意思是:被神吹了氣息)。(原文的)每一個字都是神的氣息。聖靈也指引和監督那執筆的人。(彼後1:20-21)

無誤性(原文沒有錯誤)是聖經默示論教義的自然流露。如果這些確實是神的話語,就可以沒有錯誤──神是完美的。

14. 注意,聖經也是有用的(有益的):

a. 教訓

b. 責備或督責(定罪)

c. 改正錯誤(恢復)

d. 教導人學義

在一個敬虔人的生活中,沒有可以替代神的話語的替代品。

指導研經題

提摩太后書3:1-17

1. 在3:2-4中所列出的特性中,哪些適用於你個人?

2. 今天,是否可以這樣說大多數的教會是「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3:5)如果是這樣,這反映了什麼呢?

3. 你認同第7節的經文嗎?

4. 對基督徒來說,受迫害是否是不可避免的?

5. 你曾為了福音的緣故被迫害嗎?如果是,是怎樣的情形?為基督的緣故受迫害表明了什麼?

6. 根據3:14-17,神的話語的目的是什麼?

7. 你個人是如何看待聖經默示論和無誤論的信仰的?(見3:16)若有人提出聖經有誤或不一致的論點,你該如何回應?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