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約伯與神

38:1-42:6

一、序言

1、以利戶的四篇言論使約伯及三友無言置答,一方面可能是以利戶的言論強而有力,見解獨到;二來可能三友見約伯仍堅持己見,故不想繼續辯論下去;三來亦可能約伯及三友仍然敬畏神,否則他們也不願降服在這位年輕人面前。

2、約伯的朋友曾試圖幫助他,指出他受苦是罪的結果,這惟一可提供的解釋,約伯卻堅稱自己沒有犯罪,神對他太不公平。固然,他們對約伯真正受苦之因無從瞭解,且他們對神與撒但的「交易」也一無所知,故此,他們的言論總有不足之處。

3、當約伯的心因著以利戶的話而謙卑平靜下來時,神便開始說話。雖然神沒有正面解答約伯的問題,卻表明他是可靠的,約伯要學習、認識神超越世人;人雖然不明白神的作為,卻仍要相信他,那就是真誠無偽的信靠了。

4、神與約伯的對話具有一明顯的格式,如下圖:

神的言詞

約伯的言詞

神第一次發言

( 38:1-40:2)

約伯謙服下來

( 40:3-5)

神第二次發言

( 40:6-41:34)

約伯謙服懊悔

( 42:1-6)

二、神第一次發言

( 38:1-40:2)

A、神反詰約伯(38:1-3)

1、約伯強硬地要求神向他回話(參13:22,31:35);也曾埋怨在他與神之間沒有「聽訟的人」(參9:33),卻盼望有「見證」或「中保」(參16:19),也深信有「救贖主」(參19:25)會拯救他,現今他終於面對面與神說話了。

2、神在「那時」及「旋風中」對約伯說話(38:1)。「那時」可指在約伯的三個時候  注  1  :

( 1)心平氣和時  ──從三至三十七章只聽見人的聲音,你一言我一語,絮絮不休,不是怨歎,便是自憐;不是自誇,就是控訴;各人炫耀自己的經歷,自誇學識淵博;加上情緒高漲,哪有機會讓神說話;如今他們言詞已盡,神便發言了。

( 2)灰心絕望時  ──三友與約伯爭辯得面紅耳赤後,如今平靜下來,以利戶的話語雖娓娓動聽,但仍不脫離三友的基本立場;現今智者已絞盡腦汁,但苦難之秘仍未解開,於是灰心絕望之情又湧上心頭,但神今來到,必使「凡等候的不至於羞愧」。

(3) 心靈甦醒時  ──以利戶的發言使約伯及三友佩服不已,他們雖未被以利戶折服,卻也發覺真理的浩瀚無際,他們一一從自滿自傲中醒悟過來,神向他們說話的時間也到了。

「旋風中」一字也表示神在風雲密佈的背景下向人說話,因沒有人能直視神的出現  注  2  。

3、神反詰約伯(「誰」字有說是指以利戶)用無知之言使他的旨意(isah,意「謀略」,「計劃」)昏暗不明(38:2),隨即吩咐他如勇士般束腰,如進入戰鬥場裡與神展開「舌戰」,並幽默地向約伯說:「你可以指教我」(38:3)。

B、神考問約伯(38:4-40:2)

神向約伯發出(超過七十七個)問題(注意「呢」、「嗎」、「誰」等字),考問約伯知多少。這些問題皆是有關神偉大的創造及創造的神奇,宇宙萬物皆在神的治權下,他將自己的創造權分三方面,向約伯表達:大地、穹蒼、萬獸。

 1、有關大地的奇妙創造(38;4-18)

( 1)          大地的設計(38:4-7)  ──有如木匠建造一般,根據藍圖按部就班地進行。

( 2)          海洋的創造(38:8-11)  ──海水沖出,正如嬰孩誕生一般,帶著雷霆萬鈞之勢,但在指定的界限裡彰顯神創造的大能。

( 3)          美麗的陽光(38:12-15)  ──神使陽光普照大地、使罪人斂跡(因罪人喜愛黑暗),也使大地、山川、河海、花草樹木、山嶺、深谷紛呈畢露,如泥上印印,加倍美麗,彷彿為大地披上綵衣般。

( 4)          廣大的地球(38:16-18)  ──地之廣大有誰的足跡可遍及?「海源」( nivkey,意「泉源」)及「深淵」(tehom,參創1:2的「淵」)的「隱秘處」喻「死亡」或「陰間」。神詰問約伯曾否到過海洋的深層、陰間世界或地的極限,言下之意表示人對世界的知識只是片面而已。

 補注

( 1)三十八章七節上段的「晨星」在古近東國家的宗教裡被視為神明,古民向之膜拜。因創世記一章十四至十九節的「星宿」在第四日才被造成,故此處的「晨星」與下半句的「神的眾子」為平行句子,意義相同。

( 2)三十八章七節下段的「神的眾子」指天使(參1:6,2:1)。

( 3)三十八章十三、十五節的「惡人」是指那些不喜光明,只喜在黑暗裡犯罪的人,故此他們不喜陽光,光亮使他們的罪行顯露。

 2、有關穹蒼的奇妙創造(38:19-38)

在考問完約伯對大地的知識後,神轉移到天文科學方面,問及天上萬象的奇妙。

( 1)          日夜的循環(38:19-21)  ──「光明的居所」與「黑暗的本位」分別指日出日落,白日黑夜交替循環,永不止息,並指約伯年紀不小,應該知道這些如何運作。

( 2)          雨雪與冰雹(38:22-30)  ──雪雹之形成異常奇妙,它曾助神打仗或降災之用(如書  10:11;出9:18-26),它的形成與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有關(「光亮從何路分開,東風從何路分散全地」)(38:24)。雨水成冰雪,蒸氣成硬石,確是神奇無比。

( 3)          星晨的運行(38:31-33)  ──昴星、參星、北斗(參  9:9)、十二宮(mazzaroth,參王下23:5譯「萬象」)的運行定例有誰能更改(38:33)?

( 4)          雲彩與閃電(38:34-38)  ──如約伯不能更改星辰運行的定例,他能否使雷電交加,呼風喚雨,或將天上雨瓶傾倒下來,使堅硬泥土成為肥沃田原?

 3、有關萬獸的奇妙創造(38:39-40:2)

神創造了無生命的大地、穹蒼、海洋、天體及立定「天的定例」管理它們,使它們在自己的「本位上」彰顯神的榮耀。神也造出形形色色的活物,它們雖然形體微小,但也奇妙地見證神,在此神例出幾種:

( 1)獅子(38:39-40)。

( 2)烏鴉(38:41)。

( 3)野山羊與母鹿(39:1-4)。

( 4)野驢(39:5-8)。

( 5)野牛(39:9-12)。

( 6)鴕鳥(39:13-18)。

( 7)馬(39:19-25)。

( 8)鷹雀(39:26-30)。

這些飛禽走獸全仰賴神賜它們糧食(「誰為它們預備食物」, 38:41)。它們各有自己的本性、棲身之所及活動的範圍。它們的智慧及生存的本領從何而來,神如何養活這個「龐大的動物園」,神以此對約伯說,若他仍要強辯,就回答這些問題吧(40:1-2)。

 補注

( 1)三十九章九節的「野牛」(rem)有學者將之作「麒麟」(unicorn),如七十士譯本及KJV;武加大譯本將之作「犀牛」(rhinoceros),但近代動物學專家視之為野牛(bison)。此等動物常是古代君主貴胄極喜好的獵物,如埃及法老ThutmoseIII在一次狩獵中殺死七十五隻野牛,並志於史記中。亞述王普勒及撒曼以色常狩獵此獸為樂,並將其戰績刻在著名的裡碑柱上(Black Obelisk)。巴比倫京城著名之Isthar gate上也畫上這種動物的形狀。注  3

( 2)三十九章十三節的「慈愛」(hesidah)可指「鸛鳥」注  4 (和合本譯者可能誤將  hesidah作hesed用,意「慈愛」);「翎毛」(everah)意「翅膀」、「翼」,如賽40:13、申32:11。此處意說鴕鳥展翅欲翱翔,卻不能把身軀帶離地面,如鸛鳥那樣  注  5  。

( 3)三十九章十五節形容鴕鳥似乎不懂顧念其蛋是「觀察語言」,非本性之話,因它們甚顧自己產下的蛋,只是它們太粗心大意,常忘記蛋在土裡,以致蛋給自己踹碎(39:15),所以鴕鳥是大笨鳥,而且所謂「鴕鳥政策」,正顯出鴕鳥的愚昧。

三、約伯第一次對神回話

( 40:3-5)

A、自稱卑賤(40:3-4)

約伯曾說:「惟願我能知道在那裡可以尋見神,能到他的台前,我就在他面前將我的案件陳明,滿口辯白」(參  23:3-4)。如今神給他機會辯白,他只能承認自己「卑賤」(qallothi,意「微小」、「輕微」,喻「卑賤」、「無能」),並「以手捂口」,不再發言。

B 、決定不言( 40:5)

約伯表白他已太多言論了,如今不欲再言,也沒有言詞可回答神。神親自向他說話,他怒氣也消失了,並從自滿自義的卑鄙態度上首次認識自己的真我,他相信自己沒有任何權利可以再強辯。

本段教訓( 38:1-40:5)

1、神在首次發言時多次表示他是穹蒼的主、大自然的主、萬獸的主,意說管治宇宙的智慧惟神獨有,約伯對神的治權一概不知,哪能知道神管治世人的奧秘?

2、神以穹蒼、大地、萬獸之創造及餵養的奇妙反詰約伯,言下之意是反駁約伯自以為有智慧。約伯雖然知道宇宙是神所造的,但那是靠神的啟示,非靠人的觀察而來;故此,人間的問題都在神的掌管下,在神處定有答案,問題在於神是否願意讓人知曉;若神將答案隱藏起來不賜予人,人仍相信神,那種信才是真摯無偽的。

3、整個造物界全在神的看顧下,難道他不看顧人嗎?神在造物界裡隱藏自己,也在造物界中(旋風)顯示他的同在。

四、神第二次發言

( 40:6-41:34)

引言

( 1)因為約伯在聽完第一篇言論後,仍沒有認罪的心態,神於是再繼續發言。

( 2)在首篇發言裡,神以兩類的創造詰問約伯:無生命的及有生命的;在第二篇裡,神卻以二大巨獸的創造作考問約伯的主題。

( 3)在第一篇發言裡,神強調他創造的智慧和治權;在第二篇裡,他則著重其創造的智慧和大能。故此在第一次時,神詰問約伯:「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38:4)。在第二次時,他則說:「你有神那樣的膀臂嗎」(40:9)?

(4) 兩篇發言重點:

第一篇

強調神創造的智慧及治權

教材為無生命的及有生命的

鑰節在  38:4

第二篇

強調神創造的智慧及大能

教材為二大巨獸

鑰節在  40:9

A、神再反詰約伯(40:6-14)

1、     神如首次向約伯顯現時向他說話(40:6-7),並發出三個問題(40:8-9):

( 1)      約伯你是否廢棄我的「典章」(mishpati,意「定律」、「定例」,出21:1同字譯「典章」,中譯「擬定」),意說神所擬定的,人不能廢掉之。

( 2)      約伯你豈能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意說神做錯事,約伯沒有錯。

( 3)      約伯你有權能像我否(膀臂與聲音喻權能)。

2、接著神幽默地(或諷刺地)向約伯建議,要約伯扮演神的角色,看他能否成功地作神(40:10-13)  注  6  。

( 1)首先,約伯要打分像神一般(40:10)。

( 2)其次,將一切惡人伏刑(40:11-13)。

3、若約伯能成就這些,神便認為他有能力自救(40:14)。神如此反詰約伯,是要他知道,人必要倚靠神才能活下去,人不能反詰神的作為,只要對神的作為有完全的信靠。

B、神再考問約伯(40:15-41:34)

神以二大巨獸創造的奇妙考問約伯對它們的認識,表示若他要以公義管治世界,他必要馴服這二獸,這樣才顯出他有權能與神對話。這二獸一是陸地中最龐大的,一是海洋裡最兇猛的。

 1、河馬被造的奇妙(40:15-24)

( 1)      河馬是神所創造的,與約伯一樣,非神話中的怪獸(40:15)。

( 2)      它的食物與牛一般,但力氣異常(40:16),尾巴粗如香柏樹(40:17),骨頭象鋼鐵(40:18),是神所造百獸中最龐大的(40:19上),但神可用利劍(喻權能)制伏它(40:19下)。

( 3)      滿山遍野供應它食糧,它與百獸平安相處,因它是食草獸,它似喜在淺河中乘涼(40:20-22)。它的身材似不怕河水漲溢(40:33)。它不易捕捉,只在它沒防備時或可行(40:24)。

 補注

( 1)四十章十五節的「河馬」(behemoth)究竟是指何樣的動物,學者意見眾多?有說:

a、它是神話中的怪獸,但以理書四十章十五節說它是神創造的;它的生活樣式(如吃喝、休息)也像一頭真正的動物;在三十八章三十九節至三十九章三十節的動物也是真正動物;此動物的原文在其他地方(如珥1:20)也是指真實動物(如M.H.Rore; J.C.L.Gibson, G.Fohrer)。

b、它是古時的巨象(如R.L.Harris; T.Aquinas)。

c、它是絕種的無角犀牛(如B.Northrup)。

d、它是噩魚(如NEB; RS. V; NIV)。

e、它是洪荒時代的恐龍(如H.M.Morris; 40:15神要約伯觀看,故此說似不能成立)。

f、它是巨大的水牛(如B Coureyer; J.E. Hartley)。

g、它是河馬(如R.B.Zuck; G.L.Archer; F.I.Anderson; B.D.B.)。

Behemoth這字可作單數或複數用,本意「牛群」,但也代表其他動物(畜類)(參35:11;珥1:20,2:22;詩8:7,49:12,73:22;中譯「走獸」,「畜類」),它亦指河馬(埃及人稱河馬是水中的牛  注  7 )。以賽亞書三十章六節說它是南方的「性畜」(南方指埃及),顯然此獸是埃及通曉的獸,一隻成長的河馬可重八千磅,埃及法老王喜狩獵河馬,他們視獵獲河馬如戰勝惡勢力,也藉此樹立執掌王位的大權。在他們的史冊及碑畫中,有法老在蒲草船中用倒鉤魚叉(參  41:7)插入河馬的巨口中。埃及神話中的諸神可化身為河馬傾覆「敵神」的船隻  注  8  。

( 2)四十章十七節的「搖動」(yahepos)意「堅硬起來」,全句可譯成「它堅硬其尾如香柏樹枝」  注  9  。

( 3)四十章十八節形容河馬骨頭象銅鐵般剛硬,頗合古埃及人的神話,他們稱「鐵」為「河馬的神」  注  10  。

( 4)四十章二十三節的約但河氾濫也不使大恐龍懼怕(若Behemoth是恐龍)。

 2、鱷魚被造的奇妙(41:1-24)

這段描述鱷魚創造的奇妙共分三段,每段之結束皆道及人對它的戰慄,如下圖(見  170頁):

鱷魚

鱷魚難被捕捉( 41:1-8)

鱷魚可畏的天性( 41:12-25)

鱷魚難被制服( 41:26-34)

人對它的畏懼( 41:9-11)

人對它的畏懼( 41:25)

人對它的畏懼( 41:33-34)

( 1)鱷魚難被捕捉(41:1-11)

1)    魚鉤、繩子、繩索、鉤、倒鉤、槍扎、魚叉都不能捕捉鱷魚,莫說將之變為寵物了,可見其兇惡程度(41:1-8)。

2)    鱷魚人見人怕(41:9),人若不能向它挑戰,那怎可對造它的神挑戰(41:10)。因人沒先給神什麼,也不能指望神償還他什麼,整個創造都是屬神的,他又何須向人有所求(41:11)。

( 2)鱷魚可畏的肢體(41:12-25)

1)    鱷魚的肢體極其可畏,氣力甚大,鱗甲堅硬無比,連噴氣也使人喪膽。神對鱷魚的描述頗具詩意,甚象神話中的火龍一般(41:12-24)。

2)    甚至象勇士般的人,遇見鱷魚也心慌意亂,束手無措,驚至昏迷(41:25)。

( 3)鱷魚難被制服(41:26-34)

1)    除上文的魚鉤、繩子、繩索、鉤、倒鉤、槍扎、魚叉外,連刀、槍、標槍、尖槍、箭、彈石、棍棒、短槍等也難以制服它(41:26-29),它行路的姿態極其威武(41:30-32)。

2)    在地上一切所造的都怕它(41:33),連有權勢的動物(高大的)也怕它,它是水族的王(41:34)。

 補注

( 1)四十一章一節的「鱷魚」(Leviathan)究竟是怎樣的動物,學者意見紛岐(參上文對河馬的註解),有說:

a、它是迦南神話中的七頭大水怪(參3:8),四十一章三十三節及詩篇104篇26節皆說它是被造物。

b、它是大鯨魚。

c、它是海豚。

d、它是洪荒兩棲恐龍。

e、它是大鱷魚。

神話中的怪物多先以真實動物作「藍本」,然後在描述時再加上甚多怪誕的誇詞;此處,這條「鱷魚」不是神話中的怪獸,也非鯨魚、海豚之類(不合內容的描述),更非早已絕跡的恐龍(約伯也許沒有此獸的觀念),而是可長達十二尺的大鱷魚。此鱷魚  Leviathan與河馬Behemoth有甚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

、兩棲動物,喜在沼澤蘆葦深處獨居。

、力大無竊,刀槍不入,甚難捕捉。

、甚喜以眼鼻浮在水面上。

、以凶殘著稱。

、代表水上霸王(如  38-39章的動物代表空中及地上)。

捕獵鱷魚是埃及法老王的特別嗜好,他們常以鱷魚喻惡勢力,故此獵獲大鱷魚表示克服惡勢力,故此在古埃及神話中,甚多故事是以鱷魚為題,其中一大鱷名  Lotan,力大無比,極其兇惡,巴力神幾經辛苦才戰勝它。不少埃及古畫描述河馬背負鱷魚在河裡往來,這兩頭動物分別稱為「大食獸」(Eaters)及「吃食獸」(Devouorers)。在該撒利亞之北有古城名「鱷城」(Crocodilopolis),有河名「鱷河」(Crocodilion)  注  11  。

( 2)四十一章十八節的「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線」頗像埃及的洞穴壁畫,謂鱷魚眼睛象早晨的紅光,故「鱷魚之眼」成為「曙光」的代名詞。

( 3)四十一章二十八節的「心」可譯作「胸部」,鱷魚胸甲極其堅硬;「下磨石」比上磨石更重,因它是要壓碎麥禾等用。

( 4)全段目的是神反問約伯,是否他在管理海陸空時(尤是當時人認為兩大最兇猛的動物)不公平?若是,則在約伯的事上也會表現不公了;若約伯認為神在處理他的創造物上不公,那麼約伯定然比神更有智慧。

( 5)神在此處指出,神確實有無窮的智慧與能力,且又公正的管理世事,包括約伯的遭遇。

本段教訓( 40:6-41:34)

1、神在第二次發言時表示,在約伯時代,人間最難馴服的兩大巨獸,神有本領制服它們,約伯哪有神那樣的膀臂(40:9)?

2、神所擬定的(指神管治世界的權能)是人不能廢棄的,因此人沒有地位說神有錯(40:8),因人無法知道神如何管理世界,且管理得井井有條。

3、神不厭其煩地向約伯指出,他的創造完美無瑕,旨在使約伯明白他所信的神是怎樣的一位。難道神在創造及管理大地與萬物上沒有錯,惟獨在約伯的事上是個例外?

五、約伯第二次對神回話

( 42:1-6)

A、更深認識神絕對的權能(42:1-2上)

1、約伯聽完了神的一席話,茅塞頓開,雖然身體的痛苦沒有減輕,受苦的真相神亦未說明,然而他心中有一股力量,不再追問答案,只向神表示他的順服。

2、他承認神「萬事都能做」,他是獨行奇事的神,不受任何勢力左右,凡他所做皆盡善盡美,深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也是件美事,如此承認確是信心的見證。

B 、更深認識神絕對的旨意( 42:2下-3)

1、因神有絕對權能,故他的旨意亦通行無阻,且是奇妙無比的(42:2下)。

2、約伯承認神的旨意不易明白,那不等於他放棄神,而是更深地順服神的引導(42:3)。

C、更深認識自己對神的觀念(42:4-5)

1、苦難使人對神更模糊或歪曲,但也能使人更深領會神的真實、信實。

2、約伯從風聞(客觀性、理論性、人云我雲性)到親見(主觀性、經驗性、個人性)認識神,表示他經過付代價後對神的認識完全改變,他不是恐怖的凶神惡煞,而是一位令人愛慕敬拜的神。

D、更深認識自己的軟弱(42:6)

1、約伯在極大的痛苦下,才清楚認識自己,可見認識自己是何等困難,因為人常被安逸、順利、健康等掩飾了,看不見自己的真我,因此有時苦難剝去人的倚靠,使人能面對自己的真相。

2、約伯因此厭惡自己,對自己先前所言懊悔至極,承認過去的無知與對神及三友的無禮。

3、約伯的懊悔方式意味著他在神面前的認罪,是真誠的,並表示他不會再重蹈覆轍,他不敢謬言傳神來問話。

本段教訓( 42:1-6)

1、在整個事件的背後,神沒有向約伯揭露他受苦的原由,因神若這樣做,那就不能顯出約伯信心的可貴,也不會促使他對神、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

2、信心的尊貴處,乃是不憑眼見(參羅4:18-22),若神將原委揭露,那就破壞約伯對神的信心,故此我們明白,神一直只談其他,絕口不談約伯的受苦。

3、約伯一直沒有放棄神,在苦難中有了新的認識──神及自己。苦難的確有教導性、造就性的奇妙作用。

4、認識神是需要不斷追求進深的。理論上的認識容易失落,也易受環境左右、支配;經歷上的認識是穩固的、深刻的。

5、認識自己也是極困難的,一因人的本性根本不願意認識自己。只愛貪慕虛榮,喜聽阿諛奉承的話;二因人常被安逸順利、風平浪靜淹沒了真相。故此神一直隱藏,讓約伯以為神不理不睬,只靜讓三友攻擊、無理定罪,直至他原形畢露時才向他顯現,讓他多看到神偉大創造的作為,使他知道偉大的神絕不可能做錯事,人若埋怨,只是信不過神的表現而已。神如今以一個軟弱的約伯去羞辱狂傲的撒但,那是他的「勝招」,約伯只有感恩讚美不絕。

6、約伯起初的經歷如詩篇一百一十九篇六十七、七十一節所言,今他靈眼打開,便會覺得神是人間至寶,萬事皆如糞土,如詩篇七十三篇二十五節及腓立比書三章八節。

────────

1 略修焦源濂著,爐灰中的懊悔,校園,1980,224-5頁。

2 David Garland, 『Job』, A Study Guide,Zondervan, 1971, p.92.

3 J.E.Hartley, 『Job』,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Eerdmans, 1988, p.508.

4 BDB』s Hebrew & English Lexicon,AP&A, 1978, p.339.

5 David Garland上引書96頁。

6 L.D.Johnson, Out of the Whirlwind: The Major Message of Job,Broadmans, 191, p.64.

7 BDB上引書97頁。

8 共參J.E.Hartley; 上引書524頁;R.B.Zuck上引書179頁。

9 R.B.Zuck, 『Job』,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I, Victor, 1985, p.772.

10     J.E.Hartley上引書523頁。

11     共參J.E.Hartley 上引書521頁;M.H.Pope, 『Job』, Anchor Bible,Doubleday, 1965, p.278; E.Dhorme, A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Job,Nelson, 1984, p.619.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