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天

經文:賽六  1-13

提示:

1.    烏西雅王共統治了五十二年,他把國家帶入繁盛時期,當他離世,百姓不但悲傷,也對即將改變的政權深感不安。

思考問題:

1.    當王駕崩,一切無望時,先知以賽亞就到聖殿去,以至有機會見到異象。當許多波折、不順利的事,接二連三的發生時,令人失望,您還會到主面前來親近祂嗎?

2.    在人失望之時,神對先知的顯現有何意義?對您、我,有何提示或教導?

3.    藉著異象,先知自認有罪,也知道自己週遭的人處在怎樣的光景中(第  3  與  5  節);請問透過這次的短期宣教體驗,您對自己及這個時代的光景與需要又有什麼新的認識?

4.    第  9-13  節先知所負的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使命,請問您在此次短宣中所遇到的宣教士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您如何看待他們(宣教士)事奉的果效呢?

5.    您認為是出於什麼推動力,促使以賽亞先知和這次短宣所認識的宣教士接受主的差遣呢?這對您有何提醒和挑戰呢?

6.    閱讀「你在哪裡?」一文並結合今天的感想後,好好的禱告,尋求神對您的引導,看看您可以在以下的那幾個崗位來服侍主:

a.     成為宣教士

b.     成為推動者(在教會成為差傳委員或其它與差傳有關的小組的一份子,努力推動差傳)

c.     成為熱誠並積極支持差傳的基督徒,在禱告、金錢及關心宣教士上積極參與差傳事工。

第十三天

你在哪裡?

一位老人的說話多年在我腦海中迴響  ......

當我和我的外子喬治還是年輕的宣教士,我們在西非的象牙海岸建立了一個宣教站。那時我們趕工興建一項工程,希望雨季前完工。一位在遙遠村落的婦女跑來見我的外子,說:「聽說你是位屬神的人。」

「對!」我外子承認。

她說:「請跟我來到我住的村子,我們等你已有很多年了。」

外子向她解釋,說工程一旦完成,蓋好房子後便樂意趕來。

「那好吧,我會在這裡等你的。」她回答道。在她的文化中,意思是我們要負責照顧她的起居飲食,直至我們按照她的請求去做。

喬治說:「不必了,請先回去,我很快便會來。」

她回答:「這不行,因為我已找到你,豈能空手回去。他們若然知道我找到你後卻不能帶你回去,他們肯定不會放過我。」

到她的村莊去

外子與宣教站內一位當地執事商量過後,決定由後者暫代他的職務,然後他便與那婦人一同回去。

我為他收拾好一些衣服及日用品後,外子和一位當地牧師艾伯特,便跟那婦人一起上路,到三十多哩外的一條村落。喬治抵步後,發覺村民唱的歌很像一首福音詩歌,但調子卻走了樣,歌詞也不大相同。

村民把他帶到一間房子,裡面躺著一位蒼老的男人,他喊著說:「你到底都來了,這些年來你究竟在哪裡?」

我外子回答說,他一遇到那位婦人便立刻來了。但那位老人說:「很久以前,我們村子的一位青年被派到南部工作,去賺錢繳交每年的人頭稅。他聽過了福音,成為一個基督徒。教會的人要他回到村子後,燒燬偶像,再為神建造聖殿。他們又對他說,一個白人將會到這條村子,向村民宣講神的話。

「這位青年回到我們中間,向我們講述他聽到的事,我們燒了偶像,為神建了一座聖殿,但白人始終沒有來。

聖殿變得殘舊而倒塌下來了。我們又再建過另一間,我們一直在等候。但第二間聖殿又因破舊倒下了。我們又再建過另一間。現在已是第五間聖殿了。」

那些村民通常蓋的房子可以維持約五年左右。換言之,這些人已在那裡等候超過二十年了。

我外子架起法蘭絨板,向村民講述聖經的故事,所有的村民都前來聽道。他說了一整天,晚上他還燃亮火水燈,一直講到深夜。兩天後,按當地的習俗,他向村民請辭回家。

那位老伯問:「你講完了所有的故事了嗎?」

我外子回答道:「還沒有說完,但我想先回去,然後再給你說更多的故事。」

但老伯說:「那時我可能已經死了,你一定要留下並說完所有的故事。」

我外子先前曾經說過他兩三天便回家。他知道我會為他擔心。而我卻連他去的地方都不大清楚,我只是大概知道他去的地方。通常如果他外出一兩天還未回來,我會去找那位法國軍隊駐防司令官(編按:那時象牙海岸仍屬法國殖民地)幫忙。所以我外子為免我掛心,於是便決定回家。

墳場的故事

老伯要我外子與他一同去墳場。由於他不能走路,所以要幾個年輕的小伙子抬他。他逐一指著那裡的墳墓,並說那裡躺著的男女,都曾等候聽聞福音,可惜沒有人向他們傳講。

「這些年來你究竟在哪裡?」老伯說完一遍又一遍。「那麼多人在等候,那麼多人死了,究竟你在哪裡?」

哭泣

在第五天的傍晚,我看見我外子的挑夫從市集那邊跑來。他們到達我家時,我趕快打開門出去迎接他。

他好像看不見我似的,他只顧一直走到飯廳,坐了下來,埋首飲泣。

艾伯特站在我身旁,默不作聲。這大概是他首次看見白人哭泣。我外子一向不是一個感情激動的人,但他重複地說著:「那麼多等著聽福音的人都死了,你究竟在哪裡?」

我外子始終都沒有向我說完他的遭遇,我想這是因為他內心實在是太難過了,所以沒有向我或任何人說。其實我現在敘述的全是艾伯特對我說的。

但這些話成了我們日後多年宣教事奉一直縈繞我們心裡的迴響,是我們事奉的動力及力量。我們事奉的目標,正是響應耶利米哀歌五  20  的呼求:「你為何永遠忘記我們,為何許久離棄我們?」

「那麼多等著聽福音的人都死了,你究竟在哪裡?」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