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启示录

经文: 启示录2:1-29

主题: 给四个教会的信

焦点: 基督在教会中的优先性

大纲:

二.“现在的事”(2:1-3:22)

A. 给以弗所教会的信(2:1-7)

B. 给示每拿教会的信(2:8-11)

C. 给别迦摩教会的信(2:12-17)

D. 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2:18-29)

观察与注释:

“现在的事”(2:1-3:22)

启示的第二部分是在本书的第二和第三章,它包括了给七个不同教会的七条信息,怎样根据应用这些信息的对象来解释他们,已经成为很多辩论及大量材料的主题。关于如何应用这些信息大致有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历史派观点:这种方法认为此信息是给使徒约翰负责的、确实存在过的七个教会的。因此它们只与约翰当时的年代有关,是用于激励、称赞、责备及指正。从原则上讲,有些人也看到它们同样适用于当今教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注意,每一条信息也都是给“各教会”(2:7;3:11等等)

超级(极端)时代论观点:认为启示录中的信息纯粹是预言性的,只与教会被提后的大灾难时期出现的七个教会有关。但如果这些信息是属于“现在的事”的话,它就不太可能对约翰当时的读者没有实际应用性。况且,当时在这七个地方确实有教会存在。

历史性预言观点:认为这些信息都是给约翰当时的真实教会的,但信息中揭示的有关教会发展的进一步的过程是开始于约翰所在的时代,继续到当今的教会时代,一直持续到大灾难前(见3:10讲的非拉铁非教会),那时的真教会将会被提。

应当注意,在约翰生活的时代,教会确实经历了他所讲的种种问题。实际上,表现出约翰所提到的每一种特色的教会在任何时代都存在,但在每个时代的教会中总有一个显著的、代表性的特色。这是在教会历史的持续发展中得以揭示出来的。以下的图表是对此观点的一个总结:

教会

字义

时代特色

建立时间

以弗所

蒙爱的人

使徒教会

主后33年

士每拿

馨香没药

被迫害的教会

主后100年

别迦摩

全面结婚

国家教会

主后316年

推雅推喇

持续献祭

罗马天主教会

主后615年

撒狄

逃脱出来

宗教改革教会

主后1517年

非拉铁非

弟兄之爱

奋兴宣教的教会

主后1750年

老底嘉

人民统治

自由派教会

主后1850年

应当注意的是以弗所教会被士每拿教会取代,而士每拿教会又被别迦摩教会取代,但推雅推喇教会及后边提到的教会是同时并存的。(中文版注:也有人认为全部七种教会现在都存在。认为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还有“国家教会”和“被迫害的教会” 是无可争议的,只是“使徒教会”只是在低一级的意义上存在,因为原来意义上的“使徒”──基督复活的目击者或其直接传人──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为福音开荒的宣教士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使徒,因为他们代表送他们的教会;就象新约时代的“作先知讲道”与旧约时代的“作先知”有所不同,又有所相似一样。注意此观点不同并不影响以下的论点)。

以上观点(至少被彭泰克博士所广为宣传,J.D.Pentecost,美国达拉斯神学院教授,著名圣经末世学专家)支持启3:10中给非拉铁非教会的应许是给在教会被提时的所有教会信徒的看法。是那个“世界联合教会”中象推雅推喇教会、撒狄教会、及老底嘉教会的“口头信徒”(不真实、不纯正的)会进入大灾难时期,并组成启17章中提到的大淫妇教会。这些教会的特点是冷淡(不热心),这是神所极其厌恶的。

历史性预言的观点有很多优点。约翰的读者尚未意识到其中展望性的观念并不重要,因为这些信息很清楚地对他们所在的时代有恰当的应用性。另外,此观点并未因为教会必须在基督再来之前通过七个阶段的发展而否定“紧迫性(切近性)的教义”(基督可能在任何时候再来),因为在每个历史阶段,教会的横断面上都会有每一个类型的教会。

回顾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些教会类型很好地展示了教会历史上各个连续时代的教会的特色,这确实是一个有帮助的研究方法。

约翰现在开始给各个教会传讲信息,每一份都以“你要写信给某某教会的使者”开始,对每个教会的信息都可归纳为称赞、责备和劝导(纠正或勉励的行动),如下表:

称赞

责备

劝导

以弗所(2:1-7)

  

行为、劳碌、忍耐(2节);忍耐,并不乏倦(3节);恨恶尼哥拉党人(6节)

把起初对基督或真道的爱心离弃了。

回想、悔改;

行起初所行的(5节)

士每拿(2:8-11)

  

外在及内在的试炼;患难;贫穷;受毁谤(9节)

无!

务要至死忠心(10节)

别迦摩(2:12-17)

  

不拜偶像,坚守主名;不弃绝真道;为主被杀(13节)

贪心;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14节);服从尼哥拉党的教训(15节)。

悔改(16节);回到神的话语上去

推雅推喇(2:18-29)

  

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善事

拜偶像、奸淫、容让异端教导

持守已有的真道

补充注释: 

1. 注意基督将他的信息传达给各教会的“使者”(2:1,8,12,18)。希腊文“angelos”一般是指天使,但在新约中也指人的使者(例如太11:10;路9:52)。在这里大概是指各教会中的牧师或长老。这些信息确实是要在各教会宣读的。

2. 这是神的信息──〔神指示约翰〕“你要写信…,说:…”(2:1等)

3. 基督非常清楚地知道各个教会的情况,这是很明显的(例如2:2)。要特别注意:基督以他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各个教会,而不是以各个教会相相比较哪个更好或更坏来评价。

4. 也要注意每个信息也都是给“各教会”的(2:7,11,17,29)。它也适用于今天的教会。

5. 注意每封信中对基督的不同描述:

经节

教会

特点

基督的形象

2:1

以弗所

失爱心

权威和卓越(首要)的

2:8

士每拿

遭迫害

永生,复活──希望

2:12

别迦摩

搞妥协

能辨明一切的神的道

2:18

推雅推喇

真腐败

圣洁、公义的审判者

每封信中基督的形象都与给那个教会的信息有直接关系。

6. 每封信都包括一个激励(劝勉)和应许,奖赏那些“得胜的” (2:7;11;17;26)。信徒“得胜”靠的是信心(见约16:33;约壹5:4-5)。而且,每一个应许都与永恒态中的某个具体事情有关(21-22章)。一个“得胜者”是一个凭信心取得胜利的人。

7. 士每拿(遭逼迫的)教会和后来的非拉铁非(弟兄相爱──忠心传道的)教会完全没有被责备。而撒狄和老底嘉则根本没有被称赞。

8. 注意对各教会所建议的“纠正的行动”或者劝勉(勉励)(2:5,10,16,21)。悔改看来是关键词。它意味着彻底转变的思想,结果就是合宜的行为。

对于每个教会的细节:

9. 以弗所(2:1-7)──以前,保罗曾经称赞以弗所人,因他们“信从主耶稣”(对基督的信心),和“亲爱众圣徒”(对众圣徒的爱)(弗1:15)。他们所“离弃”的是这样一种“优先性”。

“离弃”一词的通常指一种有意的行为,它可能导致的是颠倒了优先次序,反而先考虑价值或意义较低的事情。注意在这里基督是以一个居于至高(权威)而卓越(首要)地位的身份来讲话的──“那右手拿着七星的”(2:1)。“爱心”这个词是agape(“爱加倍”,希腊文“圣爱,真爱,无条件的爱”),大概既指基督,也指神的道。

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2:2)、他们的计划及工作都颇有果效(2:2)、他们的坚忍及耐力值得称赞(2:2)。(中文版注:从外表看他们是很好的,但是问题出在心里。)

基督警告他们说他也许会将他的手挪开(“把灯台从原处挪去”),这大概是针对那些衰落中的使徒教会。(中文版注:使徒时代的一些超自然性恩赐在一世纪后期逐渐消失,其原因虽然与在神主权中要传的信息已经完备〔圣经已成型,没有必要再有传信者〕有关,但也与人们的心开始失去了对神的爱有关。注意这不意味着今天你若爱神就能找回过去的超自然恩赐。)

10. 士每拿(2:8-11)──对于这个处于被迫害的教会,基督以那位提供永生希望(2:8)的身份出现,以鼓励和提高那些苦难中人的士气。对他们的劝勉是:“要至死忠心”(2:10)。(中文版注:注意没有应许让他们不受逼迫。)

“十日”的患难也许是指他们处于极大试炼中的特定的十天,也可能是指从主后54年的尼禄(Nero)统治到主后284年的刁克理仙(Diocletian)统治期间,教会遭受很大逼迫的10个连续的阶段。(中文版注:历史上共有十个罗马皇帝正式发布过逼迫基督徒的命令。)

要注意,虽然从属世的角度来看,这些受逼迫的教会是很贫穷的;但从神的角度来看,他们却很富有(2:9)。这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

那些被逼迫的信徒拒绝崇拜君王和宣称“该撒是主”。耶稣可以亲身与他们认同。

11. 别迦摩(2:12-17)──此教会大概也代表那个在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在主后315年作罗马皇帝后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处于“妥协”状态的国家教会。基督在这里被描绘为“那有两刃利剑的”(2:12)。这个教会是一个掺杂着正确和错误信仰,有善也有恶的行为的教会。来4:12也许正适合于这里,神的话语具有穿透力,能辨别并揭露一切的错误。在这里有一些称赞(2:13),但明显地,贪婪(巴兰,旧约先知,为了金钱而背离神,见民数记)、奸淫和放纵(尼哥拉党)是他们的问题。尼哥拉党是指一伙认为不需遵守任何的条令及法规,每个人自由地作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中文版注:也有人说尼哥拉党是指抓权,因为尼哥拉名字的意思是控制,而圣经人物的名字几乎总和他的行为的意义有关。)

给得胜者奖赏的“隐藏的吗哪”、“白石”及“新名”的意思很模糊,有很多种解释。多数释经家认为“隐藏的吗哪”是指基督供应的全备性,就象象“天国的粮”一样(约6:48-51)。或者它指在约柜中的藏在金罐中的吗哪,它代表神的供给(出 16:33-34)。

对“白石”的最好的解释是:它代表法庭投票用的一块石头(中文版注:古希腊人在法庭上的审判员用黑白石头投票,黑色指有罪,白色指无罪),意思是:人在被指控后被宣告无罪。因此,它是指在基督里不被定罪(罗8:1)。

“新名字”很可能指救恩(参见3:12;14:1;22:4)及信徒与神之间永远的新关系。

12. 推雅推喇(2:18-29)──此教会名字的意思是“持续献祭”, 它是针对腐败的教会,更有可能是代表罗马天主教。

注意基督是以要降临进行审判的“公义的人子”的身份传达此信息(2:18)。此教会先受称赞(2:19)而后受指责(2:20   -23)。

耶洗别可能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她从信仰和道德上都使教会败坏(2:20),在此亦提及权柄的问题。(中文版注:罗马天主教把马利亚的身份在实际上提高到与神同等,从而败坏了基督教的基本实践。可能与此有关。另外,天主教认为在圣餐中,面包与酒真的变成基督的身体与血,实际上是认为基督在十架上的受死不充足,而把耶稣持续献祭。)

注意在25节中说那些与主同在的要“持守”。

指导研经题

启示录2:1-29

1. 为什么2:1,8,12节中的“使者”很可能指长老或牧师?

2. 基督评价每个教会时是否与其他教会相比较?

3. 基督是以何种衡量标准来评价各教会的?

4. 约翰为什么要在每封信中费力描绘一个不同的基督的形象?这与每条信息有何种关系?

5. 启示录2章中的四封信与每个教会被基督“要求的品质”有何关联?

6. 当今的教会以何等的具体方式“离弃”了当初的爱心?

7. 为什么教会有必要“遭逼迫”?它确证了什么?

8. 为什么教会中的假教义很危险?它把教会引向什么?

9. 如果不悔改,基督应许他将会做什么?

10. 你是否同意对《启示录》2至3章中给七个教会的信采用历史性预言的观点?为什么?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