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在华简史


明熹宗天启五年( A.D.1625),在西安附近掘得一古碑,碑额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景教在华传播的记录。这碑是唐德宗建中二年元月七日(A.D. 781年二月四日) 所立,大秦寺僧景净 (Adam) 述,吕秀岩书,碑文汉字有一千九百多字,并刻有六十八个波斯僧名;此碑经湮没八个多世纪,字迹仍清晰可辨,是景教在华的主要记录。景教是来自波斯的基督教一支,亦称聂斯托利教。其创始人Nestorius(c.late 4th cen.-c.451),曾为君士坦丁堡主教,深为皇帝Theodosius II 所器重。 后来因为有人拒绝承认马利亚为Theotokos(上帝之母), 因基督的神性不是由马利亚而来,所以不能尊崇为"上帝之母",如同人类关系的父母观念;后来演变成对于基督神人二性的争论。在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中,被定为异端。聂斯托利本人被放逐。但其教训在波斯等地继续流行。 
唐太宗李世民 (在位A.D.627-649), 由于涉及残酷宫廷斗争的罪咎记忆,寻求各种宗教。其为人和圣经中的波斯王古列(Cyrus) 不无相似,对各宗教采取容忍。 景教派遣的教士阿罗本,于贞观九年(A.D.635)来到中国。 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记载:他"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抵达长安,太宗皇帝派宰相房玄龄至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至贞观十二年,秋七月,皇帝更特别下诏书说:"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并且拨款建寺(教堂),甚为支持,一时颇为兴盛。
虽然当时的译经,难以充分传达原义,却得一些人欣赏,而称为"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是说知道圣道的简要,不是重复,而使人得知真理。这比不明真道的人,任意轻侮圣经的态度好得多了。
碑文中有这样的记载,表明其对于基要真理的认识:"我三一景尊弥施诃,戢隐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这是说,他们接受了三一真神的道理,承认"弥施诃"(弥赛亚)隐藏原来的荣耀,成为肉身同人一样,降世代赎;有天使宣告,从童贞女生而诞生。"大秦"是指波斯以西的地方;更直接把朝拜圣婴的博士们,说为从波斯去的。后说到:"亭午升真"是主耶稣的复活升天;"经留廿七部",是新约的二十七卷。并且记载:"七日一荐",是说那时也是每周有主日聚集敬拜。但他们对十字架的道理知道多少呢?碑文说:"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不仅望文生义,更看见十字,就以为是定四方,而没有说到救主受死赎罪的真理;又把圣灵称为"元风"。
在中国所传播的景教,有的地方与原来的信仰相差甚远,几乎可说面目全非。为了适应当地文化,为了尽量讨好朝廷,不惜牺牲真理,与异教混合,甚至可能要争宠。就如欢迎景教来华的唐太宗,于景教传来的前六年,即贞观三年,差遣玄奘去印度取经,就是小说所载的"唐三藏";于贞观十九年返长安,受到盛大的欢迎。
唐太宗李世民崩逝,景教碑记为:"青驾西升",当然是佛教语词;他们把皇帝的御像画在教堂墙壁上:"将帝写真转摸寺壁。天姿泛彩,英朗景门;圣迹腾祥,永辉法界。"。为了讨好皇帝,把他的像弄成偶像,装饰堂中,当作是荣耀,可谓卑贱之极。
嗣位的高宗,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并"于诸州各置景寺"(景教教堂)。 景教在全国兴盛起来,"法流十道国幅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但当时在景教,佛教之外,还有本土的道教,因为道教徒拉上了道家创始人李耳作招牌,跟唐朝的皇帝同宗,道教成了皇帝的宗族宗教;唐高宗于干封元年 (A.D. 666),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而这些都成了碰不得的"圣牛";景教也需要这几位皇帝的大力支持。
以后从武后则天皇帝,到睿宗 (A.D. 683-712),约三十年间,政局变迁,景教也不会得意,大概颇有一段时候,"法栋桡,道石倾",是说凄凉景况。
到玄宗皇帝,诏令宁国等五王子,修复景教堂寺,外表更加辉煌壮丽。"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圣写真寺内安置"。大概是五位王子,每人捧一幅"圣像":"五圣写真"即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的遗像,都安置在寺内,仿佛教堂就是他们的家庙,少不得会烧香并隆重礼拜。寺既然是官家造的,皇帝愿弄些偶像点缀崇拜,谁敢说不愿?因此,得到皇帝御笔写的金字招牌:"天题寺榜,额载龙书"!是多大的光荣!
代宗皇帝还会庆祝圣诞节呢!"每于诞降之辰,赐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景众"就是景教徒众,大家自然会皆大欢喜。景教碑就颂扬历代皇帝的恩德。当时的政教关系是如此密切。
景教士对于讨伐安史之乱,倒还颇有贡献;当时,兵荒马乱,社会凋敝,人民生计困苦不堪,景教中人并作过社会救济事业:

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赐紫袈裟
僧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
夏,术高三代,艺俜十全,始效节于丹庭,乃策名于王
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捴戎于朔方也,肃宗
俾之从迈,虽见亲于卧内,不自异于行间;为公爪牙,
作军耳目。能散禄赐,不积于家;献临恩之颇黎,布
憩之金罽。或仍其旧寺,或重广法堂;崇饰廊宇,如翚
斯飞;更效景门,依人施利。每岁集四寺僧众,虔事精
供,备诸五旬,馁者来而饫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疗
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节达姿,未闻斯美;白衣景
士,今见其人。愿刻洪碑,以扬休烈。

Go to Top



景教碑的记载的"大秦",据说,是指波斯以西包括巴勒斯坦,也有以为是罗马帝国;但其所描述的模糊印象,却是神话般的极乐世界,说成不似人间的乐园:

案西域图记及汉魏史策,大秦国南通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其土出火綄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俗无寇盗,人有乐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字广阔,文物昌明。

在信仰上妥协,要求取当权者的欢喜,是景教不顾原则的唯一原则。为了得皇家的恩惠,就不传讲人的罪,也就没有悔改赦罪和救恩;只顾外面的扩展,教堂增加,却不管得救重生的真信徒。没有根的工作,自然经不起风暴。当权者能给你恩惠,在某一时候,也能够摧毁你。唐武宗时,道士赵归真向皇帝进言,痛抑佛教,结果,会昌五年 (845年),下诏"毁天下佛寺,勒令僧尼还俗";称为"会昌灭法之年",取法佛教,仰望官方的景教,也连带受池鱼之殃,在取缔之列,而一蹶不能复振。
不过,中国佛教注重译经及文字事工,禅宗虽然说不立文字,但以后禅学的文字影响更广。佛教于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东汉桓灵间即开始译经;大翻译家鸠罗摩什 (A.D.336-409)来华,主要是为了翻译事业。因此,他们已有相当的文字传播根基;后来,更以"变文" ( 散文和诗混合的通俗说教方式),小说,传扬宗教信仰。 
景教来华后,在翻译技术上也受他们的影响,甚或借助于佛教徒。如:弥赛亚成为"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耶和华是"三一妙身阿罗诃";撒但则作"娑殚";主日敬拜叫"七日一荐";教堂称"寺";教士则称为"僧"。至于"景尊”则是基督,所以"景净”等名,是仿照佛教僧姓"释”,景教徒也姓"景”了。学者以为景净其人精通汉文,并所撰碑文的语词典故,多处出于易经,诗经,春秋,及四书,史书,诸子。以他们同官方关系的密切,其语文程度,自然该是可能的。虽然,初译一种新语文,有不可避免的困难,但其借用许多佛道语词,到使人莫辨是不是佛道教变种的程度,是不幸的事实;以至宣教士称为"僧",还有甚话好说?而且在表面的兴盛:"寺满百城",风光之极,但似乎仍没有本地的传道人,更不必说华人宣教士了。推想大概是有花无果。遭受三武迫害后的佛教,还得以复苏;景教则连根也枯干了,距得意的立碑,还不到半个世纪。
综观景教在华二百余年,由盛而衰,所留给我们的,是重大的教训:逢迎王室,依附权贵,与政治势力结合,而没有靠圣灵能力,更新生命,更不要谈重建文化了;有教堂而缺少信众,没有得着灵魂的永远果子,在人民中间扎根,用真理栽培浇灌,自然不是宣教的正当策略。牺牲信仰,仰望官方恩惠,真是贪近昧远,讨人喜悦,得一时小利,而不能得神喜悦,要付出多重的代价!经过那么长久的时间,在华人眼中,佛教的洋和尚,与景教的洋和尚,自然难以分辨其不同。至于忽略文字事工,尤其是不可补偿的损失。
在蒙古,景教称为也里可温教,意思是蒙福之人,一度甚受尊崇,皇太后也成了信徒,成吉思汗并曾诏令对其教士加以礼遇。不过,到入华以后,仍然被当作外来宗教,未能深入民间。

以后到十九世纪,更正教宣教士来华,自然是进步了,但仍然是扎根未深。而且即使到了晚近,牧师们还是想尽方法攀援,往上爬,热心作宫廷太监神学家,出卖真理,依附官方,不敢指责罪恶,对于贪污腐败,噤若寒蝉,跟景教并无多大不同。幸赖主的恩典,经历狂风暴雨后,总算是在中国灾难的土地上滋生繁荣了。只是盼望华人信徒不要自满,要接受历史的教训,从以往的错误学习,传扬圣经真理,为主发光。

Go to Top





景教流行中国碑 并序
大秦寺僧景净述

粤若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
捴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
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
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别赐良和,令镇化海。浑元之性虚而不盈;素荡之心本
无希嗜。洎乎娑殚施妄钿饰纯精,间平大于 之中,
摷冥同于彼非之内。是以三百六十五种肩随结辙,竞织
法罗:或指物以托宗,或空有以沦二,或祷祀以邀福,
或伐善以矫人,智虑营营,恩情役役。茫然无得,煎迫
转烧;积昧亡途,久远休复。于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弥施
诃,戢藏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
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圆廿四圣 之旧法,理家
国于天猷;设三一无言之新教,陶良用于正信。制八境
之度,炼尘成真;启三常之门,开生灭死。悬景日以破
阴府,魔妄于是乎悉摧;桌慈航以登明宫,含灵于是和
既济。能事斯毕,亭午升真。经留廿七部,张元化以发
灵开法浴水,风涤浮华而洁虚白;即持十字融四照以合
无拘,击木震仁惠之音,东礼趣生荣之路。存须以有外
行,削顶以无内情。不畜臧获均贵贱于人;不聚财货示
罄遗于我。斋以伏识而成,戒以静慎为固。七时礼赞,
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及素。真常之道妙而难名;
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
符契,天下文明。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
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
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捴仗西
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
传授。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
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
经像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
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
所司即于京宁义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宗周德
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旋令有司,将帝写
真,转摸寺壁;天姿泛彩,英朗景门;圣迹腾祥,永辉
法界。案西域图记及汉魏史策,大秦国南通珊瑚之海,
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其土出
火綄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俗无寇盗,人有乐康。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字广阔,文物昌明。
高宗大帝克恭缵祖,润色真宗,而于诸州置景寺,仍崇
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
殷景福。圣历年释子用壮腾口于东周,先天末下士大笑
讪谤于西镐。有若僧首罗舍大德及烈并金方贵绪方外高
僧,共振玄纲,俱维绝纽。玄宗至道皇帝令宁国等五王
亲临福宇,建立坛场,法栋暂桡而更崇,道石时倾而复
正。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圣写真寺内安置,赐
绢百疋奉庆睿图。龙髯虽远,弓剑可攀;日角舒光,天
颜咫尺。三载,大秦国有僧佶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
诏僧罗舍,僧普论等一七人,与大德佶和于兴庆宫修功
德。于是天题寺榜,额载龙书;宝装璀翠灼烁丹霞,睿
宏空凌腾日。宠赉比南山峻极,沛泽与东海齐深。道无
不可所可可名,圣无不作所作可述。肃宗文明皇帝,于
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元善资而福祚开,大庆临而皇业
建。代宗文武皇帝,恢张圣运,从事无为,每于诞降之
辰,锡天香以告成功,颁御馔以光景众。且干以美利,
故能广生;圣以体元,故能亭毒。我建重圣神文武皇帝
披八政以黜陟幽明,阐九州以维新景命;化通玄理,祝
无愧心。至于方大而虚,专静而恕,广慈救众苦,善贷
被群生者,我修行之大猷汲引之阶渐也。若使风雨时,
天下静,人能理,物能清,存能昌,殁能乐,念生响应
情发自诚者,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
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同朔方节度副使试殿中监赐紫袈裟
僧伊斯,和而好惠,闻道勤行;远自王舍之城,聿来中夏,术高三代,艺俜十全,始效节于丹庭,乃策名于王帐。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初捴戎于朔方也,肃宗
俾之从迈,虽见亲于卧内,不自异于行间;为公爪牙,
作军耳目。能散禄赐,不积于家;献临恩之颇黎,布 
憩之金罽。或仍其旧寺,或重广法堂;崇饰廊宇,如翚
斯飞;更效景门,依人施利。每岁集四寺僧众,虔事精供,备诸五旬,馁者来而饫之,寒者来而衣之,病者疗
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清节达姿,未闻斯美;白衣景士,今见其人。愿刻洪碑,以扬休烈。

词曰:
真主无元 湛寂常然 权舆造化 起地立天
分身出代 救度无边 日升灭暗 咸证真言
赫赫文皇 道冠前王 乘时拨乱 干廓坤张
明明景教 言归我唐 翻经建寺 存殁舟航
百福偕作 万邦之康
高宗纂祖 更筑精宇 和宫敞朗 遍满中土
真道宣明 式封法主 人有乐康 物无灾苦
玄宗启圣 克修真正 御榜扬辉 天书蔚映
皇图璀璨 率土高敬 庶绩咸熙 人赖其庆
肃宗来复 天威引驾 圣日舒晶 祥风扫夜
祚归皇室 祓氛永谢 止沸定尘 造我区夏
代宗孝义 德合天地 开贷生成 物资美利
香以报功 仁以作施 旸谷来威 月窟毕萃
建中统极 聿修明德 武肃四溟 文清万域
烛临人隐 镜观物色 六合昭苏 百蛮取则
道惟广兮应惟密 强名言兮演三一
主能作兮臣能述 建豊碑兮颂元吉
大唐建中二年岁在作噩太簇月七日大耀森文日建立
时法祝僧宁恕知东方之景众也
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

==========================================================

大秦景教三度威蒙赞

无上诸天深敬叹 大地重念普安和
人元真性蒙依止 三才慈父阿罗诃
一切众善至诚礼 一切慧性称赞歌
一切含真尽归仰 蒙圣慈光救难魔
难寻无及正真常 慈父明子净风王
于诸帝中为帝师 于诸世尊为法皇
常居妙明无畔界 光威尽察有界疆
自始无人尝得见 复以色见不可相
惟独绝凝清静德 惟独神威无等力
惟独不转俨然存 众善根本复无极
我今一切念慈恩 叹彼妙乐照此国
弥施诃普尊圣子 广度苦界救无亿
常活命王慈喜羔 大普耽苦不辞劳
愿赦群生积重罪 善护真性得无繇
圣子端在父右座 其座复超无量高
大师愿彼乞众请 降筏免使火江漂
大师是我等慈父 大师是我等圣主
大师是我等法王 大师能为普救度
大师慧力助诸羸 诸目瞻仰不暂离
复与枯燋降甘露 所有蒙润善根滋
大圣普尊弥施诃 我叹慈父海藏慈
大圣谦及净风性 清凝法耳不思议

此赞约作于第八世纪,可能译自叙利亚文,为古"三一颂"。
"净风"即圣灵。此赞见中文圣诗集普天颂赞第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