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礼逊


把福音带到遥远东方古老中国的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782-1834) 1782年一月五日,生在布勒古林(Buller's Green), 英国北边近苏格兰的一个村镇。父母是苏格兰长老会的信徒,所以他在基督教信仰熏陶下长大;年十二岁时,即能背诵诗篇第一百十九篇。早年作过鞋匠学徒,在十五岁时,悔改重生,接受了耶稣为救主。他进入奥克斯屯学院(Hoxton College),学习神学,天文,医学,并初步学习中文。

1807年,伦敦宣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按立授马礼逊牧职,差他往中国宣道。那时候的中国,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严禁外人居住,传福音更不必说。到这样一个遥远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最理想该是至少二人结伴同往;但没有别人肯去,马礼逊只得孤身登船。另一个问题,是找不到航海的船肯带他去那里。他只得先横渡大西洋,绕南美洲到美国,然后转往中国。航程既长,行船又苦;那年一月八日离岸启航,到九月七日才抵达广州,历时八个月!

到了广州,却不能进行传教。因为他通晓中国语文,就于1809年,接受东印度公司译员的身分,才得合法居留。 不过那时的中国政府,不准华人教授洋人华文,违者处死,更严禁向华人传福音;英国当局,也拦阻他传道。当时,受聘教授他华文的老师,常身怀毒药,预备被察觉时,即服毒自尽,免得身受酷刑。在这样的环境下,马礼逊不能不认真苦学。同时,他进行翻译圣经为中文的工作。1811年,首先译成出版的,是使徒行传;想见他是追慕使徒受苦传福音的脚踪,更可解决所面对的宣道问题,也可以勉励自己;华人同工,也必然受到感动。那时,还没有中文活字版印刷,刊印书籍需刻木版;在1812年, 清政府再颁禁令:"凡刻印基督教书籍者处死。”因此,马礼逊的译经与刊印工作,是冒极大的危险,必须秘密进行。虽然在困难之中,1813年,中文新约圣经出版。

马礼逊在1807年,同玛丽(Mary Morton)结婚;但新婚夫人不获准居住广州,只得居住澳门;夫妇分居异地,马礼逊需要往返奔波,甚少家庭之乐。他们第一个儿子夭折,竟然没有葬身之地:当地华人不准他埋葬;英国在澳门没有墓地;经过了许多交涉,才得以在澳门北一个小山上,安葬小小的躯体。1815年, 马礼逊夫人因为一家水土不服,挈年幼的儿女返回英国;留下了马礼逊孤身一人,继续艰苦奋斗。

1812年,伦敦差会才派米怜(William Milne, 1785-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米怜是苏格兰人,1813年,到了澳门,因为他是传更正教,不见容于葡萄牙政府,被逐出境,而继往广州。米怜在那里,分发福音单张及小册,也学习中国语文。他帮助马礼逊译经。两年后,在马来亚的马六甲,设立了一座印刷所,印行了第一份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The Indo-Chinese Gleaner)。马礼逊和米怜,并于1818年创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宗旨是"教导华人青年英文,并向他们传播基督教信仰,并教导宣教士等华文”。由米怜担任校长。可惜,米怜于四年后期逝世。他们二人合作翻译成的全部新旧约圣经,则于1824年出版, 成为更正教的第二本中文译本圣经 (只比马士曼Joshua Marshman译本, 1822年在印度出版迟约二年)。 马礼逊也出版了中文文法及中英字典。成为当时在华洋人学中文必备的书。他也编译了第一本圣诗集,名为养心神诗,只有27页,于1818年出版。 宣教士们先后出版了四种同一名字的圣诗, 最晚的为1857年,可见当时对圣诗功能的认识。
1820年, 马礼逊夫人带着小儿女从英国返澳门,正可重享相聚的快乐;但因染霍乱症,遽然逝世。而他的同工米怜,也于是1822年病故。马礼逊伤痛的心情,可想而知。

1824年, 马礼逊首次回到英国休假,应邀在各地讲道,宣扬在华传教工作,得到故乡人士热烈欢迎,声名大噪。得英王乔治四世(Geprge IV, 1762-1830)召见,他呈赠所译的中文圣经。二年后,返回中国的时候,带着新婚的续弦妻子伊莉莎白(Elizabeth Armstrong)同行。他们又生了四名儿女。1833年马礼逊夫人留下大的儿子伴同父亲,带着前妻的女儿和自己生的四名幼年儿女,返英国居住;那也是他们的永别,此生未能在地上再见面。马礼逊继续努力事奉,一生为在华宣教工作立下根基,让后人在上面建造。

马礼逊的第一个果子,名叫蔡高,成为首先承认主名的华人基督徒。协助印刷圣经的,有一名刻木版的工人名叫梁发。他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顾清廷的禁令,成为最早期信徒之一,后来并作了第一位被按立的华人牧师。
马礼逊在华传道二十七年,只见到十人受洗归主,但每一个果子都是诚实坚贞。

1834年八月一日, 马礼逊病逝于广州,年仅五十二岁。

三年之后, 1837年, 一位宣教士,手里拿着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分发给广州考场的考生。其中一份到了屡次落第的洪秀全手上。后来,到1843年,第四次赴试失败,他才拿来细读,加上自己的意见,用来倡导太平天国革命,侵扰及于二十省,延续十五年,几乎倾覆了满清皇朝。